與導演菲臘史杜奧(Philipp
Stoelzl)談《亡命巔峰》
問:你之前多數是製作歌劇、拍攝音樂影片及廣告,為什麼你會開拍一套關於艾格峰的電影?
答:監製Boris Schoenfelder
是這套電影的發起人,他在找適合的導演負責拍攝,當我收到劇本,即被Toni
Kurtz
的事蹟深深吸引,這是有關四個人如何在雪山中求生的真實故事,過程非常緊張及充滿戲劇性。此外,亦包含納粹年代的歷史元素,兩者加起來拍攝成電影的話,相信會非常有趣。
問:可不可以說多一點故事的背景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?
答:在20至30年代,登山是別具象徵意義。那時很多沒什麼前途的年青人,騎著單車就走去挑戰危險的高峰,目的是為他們的生命去定立一個目標。雖然那個目標每人都不一樣,但他們已作好拚死去達到那個目標的心理準備。以上的想法跟當年納粹主義提倡英雄化的意識形態相當吻合。當年納粹黨政客Robert
Ley曾說過一句說話:「德國的年青人將會拚了性命去跟高山搏鬥!」所以我們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實現自己的夢想,就算在過程中失去寶貴的生命,都會得到英雄式的致敬。
問:《亡命巔峰》在環境非常惡劣的地方拍攝,對你們來說最大的困難是什麼?
答:拍攝電影向來都不容易,但在山上拍攝就比平常的拍攝困難多兩至三倍。就算只是說對白的文戲都不容易,首先要一
隊攝製隊連同器材走到拍攝地點,再用繩吊起演員,這可以花半天時間。再者,當一切準備就緒,上天又可能會下一場大雨而不能拍攝,有時候也會覺得很沮喪。
問:在拍攝遇到困難時,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令自己那麼辛苦?
答:坦白說,有,我是一個非常急性子的人,但天氣隨時轉壞,我們要漫無目的地等……我記得有一場戲需要有好天氣才能拍攝,第一天很大霧,我們等了一天,什麼都沒有拍。第二天,比第一天更大霧,但間中有一些陽光,我們就把握那短短的幾分鐘內拍攝。雖然拍攝能夠完成,但卻苦了各位工作人員,特別是演員,他們要間斷地投入拍攝情緒。到拍攝的最後階段,我們要利用直昇機高空拍攝替身演員在冰雪上的場面,但由於天氣太暖,隨時會有雪崩的可能。可以說是萬事俱備,但未能拍攝,眼白白看著機會流失,而劇組已再沒有資金再拍那場戲。所以說在山上拍戲,彩數非常重要。